您的位置 首页 > > 财经 > 人物

纪念常香玉大师诞辰102周年 共话精神传承

核心提示: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在常香玉大师诞辰 102 周年之际,9 月15日上午,河南省常香玉基金会工作人员,走进常香玉红色艺术纪念馆与常香玉故居,追忆大师足迹,共同探寻常派艺术的传承密码,感悟“人民艺术家”的精神力量。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在常香玉大师诞辰 102 周年之际,9 月15日上午,河南省常香玉基金会执行理事长邢永魁、秘书长马海峰、副秘书长杨依霖、副理事长赵铭、副秘书长管清生等一行专程前往常香玉大师的故乡——河南巩义,走进常香玉红色艺术纪念馆与常香玉故居,追忆大师足迹,共同探寻常派艺术的传承密码,感悟“人民艺术家”的精神力量。

在常香玉红色艺术纪念馆内,一幅幅珍贵的演出剧照、一段段经典的剧目影音、一件件见证历史的实物,将常香玉大师的艺术人生与家国情怀徐徐展开。在《花木兰》剧目展区,“谁说女子不如男”的经典唱段回荡在展厅,让人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那个充满激情与热血的年代。展区内的每一件展品都承载着常香玉大师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对国家的深沉热爱,她以戏曲为武器,用歌声鼓舞人心,在战火纷飞的岁月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参观过程中,基金会成员们驻足细看,不时交流感悟。他们被大师的艺术才华所折服,更为她胸怀天下的家国情怀而感动。无论是她在抗美援朝时期义演募捐飞机的壮举,还是将个人命运与民族兴衰紧密相连的精神,都深深震撼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随后,众人移步至常香玉故居。这座古朴的院落见证了大师的成长历程,也记录了她从一名普通艺人成长为“人民艺术家”的传奇人生。屋内陈设简朴却充满温情,承载着大师童年记忆的旧物静静陈列 —— 儿时练功使用的木质刀枪道具、生活中使用过的桌椅,无不诉说着这位豫剧大师早年学艺的艰辛与执着。“九岁登台,风雨中磨砺,舞台上成长”,邢永魁理事长站在故居的窑洞前说:“大师对豫剧的热爱刻进了骨子里,正是这份执着,让她练就了字正腔圆、韵味醇厚的唱腔,最终开创出气势恢宏、情真意切的‘常派’艺术风格”。

红星广场上,“香玉剧社号” 战斗机的模型展区格外引人瞩目,这里记录着常香玉大师一生中极具分量的壮举。邢永魁执行理事长说,常香玉大师用声音绘出千般情感,用真情点燃万盏心灯,真正践行了“戏比天大”的崇高信念。更令人敬仰的是,常香玉大师不仅以艺术立身,更以家国为怀!抗美援朝烽火连天之际,她毅然率领香玉剧社走遍大江南北,历时半年百余场义演,用汗水和心血换来一架战斗机,慷慨捐献给中国人民志愿军!这一壮举,震撼神州,彰显了一位艺术家深沉的爱国情怀与无畏的社会担当。她用行动告诉我们:艺术从不孤立于时代之外,真正的艺术家,永远与祖国同呼吸,与人民共命运!今天,我们纪念常香玉大师,不仅是为了追忆过往,更是为了汲取力量,赓续血脉。让我们以她为楷模,坚守艺术初心,勇担文化使命,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戏曲繁荣发展而不懈奋斗!

常香玉基金会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传承和弘扬常香玉的艺术精神,推动豫剧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基金会通过举办演出、开展培训、支持创作等多种方式,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青年戏曲人才,使常派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常香玉基金会秘书长马海峰表示,基金会将继续深入挖掘常香玉艺术的文化内涵,加强与媒体、高校、院团等多方合作,打造更多具有影响力的戏曲文化项目,让常香玉的精神照亮更多人的艺术之路。

此次纪念活动不仅是对常香玉大师的深情缅怀,更是对豫剧艺术与传统文化的坚定传承。常香玉基金会将继续秉承大师遗志,推动戏曲艺术繁荣发展,让常香玉的精神永远闪耀在中原大地、传扬于神州四海。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