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融媒网 河南讯(记者 王温轩)在河南省商丘市梁园区解放村,一家悬挂着古朴匾额的郭老道正骨堂内,药香与历史的醇厚气息交织。这里是传承六代、享誉中原的“郭老道正骨堂”,其核心技艺“郭老道复位散”已于2023年5月被列入商丘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8月22日,记者走进这家百年老字号,探寻其将传统中医精髓与现代健康需求深度融合的发展密码。
郭老道正骨堂的历史可追溯至清嘉庆十年(1805年),其源头与明代军功世家的传奇密不可分。家族七世祖郭纲平定师尚诏叛乱后归隐,将军中名医配制的骨伤外用中药秘方带回故里,自此开启了郭氏家族的骨伤科传承之路。历经十八世郭金铎创立“郭老道正骨堂”,再到第六代传承人郭家麟(郭雷)的创新发展,这一技艺已走过220年风雨。
“我们的配方从最初的十几种药材,发展到如今的73味道地中药,每一代人都在实践中优化配伍。特别是近代,我们结合道医理论及实践再次改良,使复位散适用范围更广、效果更稳定。”郭家麟指着陈列的老式药碾和泛黄的《郭氏医案》介绍,“比如川芎需用黄酒炒制,制川乌要经过九蒸九晒,这些古法炮制工艺至今仍严格遵循,确保药效纯粹。”

二、非遗活态传承:一袋热敷包的健康奇迹
在郭老道正骨堂的诊疗室里,记者目睹了“郭老道复位散热敷疗法”的神奇疗效。患者王先生因腰椎间盘突出症卧床半年,经郭家麟手法复位后,配合每日两次的郭老道复位散热敷包治疗,20天后竟能自如行走、恢复如常。这种由透骨草、威灵仙等药材配伍的复位散,通过食醋蒸制后贴敷患处,可使药效直达病灶,快速消除炎症。
“非遗不是摆在博物馆的古董,而是要解决现代人的健康痛点。”郭家麟展示着最新研究报告,“实验数据显示,复位散能显著降低局部炎症因子,这与患者‘热敷后明显轻松’的反馈完全一致。”除核心复位散外,正骨堂研发的筋骨液、创面复原膏等系列产品,已形成覆盖颈肩腰腿痛、烧烫伤皮肤创面等多领域的中医解决方案。

三、济世初心:从街巷诊所到健康产业生态圈
如今的郭老道正骨堂已从商丘走向全国,在苏鲁豫皖等地开设100余家分店,并建立起“种植—加工—培训—销售—研发”全产业链体系。更令人瞩目的是其公益实践:自2025年起,正骨堂启动“中医文化进万家”计划,定期组织专家团队走进社区、学校开展义诊和健康讲座,仅上半年就惠及群众超1500人次。
“我们收徒从不收费,至今已培养600余名专业技师。”郭家麟表示,“未来还将建设中药材种植基地,带动200余户村民增收。”这种“源于民间、回馈社会”的理念,让郭老道正骨堂不仅是一家养生机构,更成为中医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
四、守正创新:传统技艺的现代转型之路
在郭家麟的办公室,一幅题字“一切为了人民健康”格外醒目,落款为特型演员古小月——这是他康复的数千病例中的一例见证。面对现代医学的发展浪潮,郭家麟坚持“守正创新”:一方面严守古法炮制技艺,确保药效根基;另一方面主动拥抱现代科技,“我们计划与中医药大学合作,深入开展复位散的药效机理研究,未来还将开发便携装热敷包,让更多人能随时随地享受中医调理。”
这种传统与现代的深度融合,使郭老道正骨堂在保持非遗本真性的同时,更贴合当代健康消费需求。
结语
从明代总兵的军医秘方,到现代健康产业的领军品牌,郭老道正骨堂的百年历程,折射出中医文化在时代浪潮中的坚守与蜕变。正如原农业部副部长宋树友评价:“郭老道复位散的‘简、便、效、廉’,完美诠释了‘健康中国’战略中预防为主的核心理念。”在郭家麟的带领下,这门古老技艺正以更开放的姿态,为更多人送去健康福祉,书写着传统医学的现代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