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融媒网讯 (张纪见)鄄城县李进士堂镇田楼行政村位于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东北部,是一个拥有3740多人口的传统农业乡村,属于黄河滩区,2018年从滩区迁建至位于李进士堂镇政府一公里处。长期以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乡村人口外流严重,传统文化面临传承困境,乡村文化生活相对单调,村民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逐渐弱化。
为了改变乡村文化发展的现状,在当地政府、社会组织和爱心人士的共同努力下,2023年6月,田楼村挂牌设立了孔子学堂。学堂依托乡村闲置的公共房屋进行改造,配备了必要的教学设施和文化书籍,旨在通过传播儒家文化,提升村民的文化素养,丰富乡村文化生活,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孔子学堂成为了乡村振兴的一道亮丽风景线。通过孔子学堂的建立和运营,不仅成功地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提升了村民的文化素养,促进了乡村社会的和谐发展。
鄄城县李进士堂镇田楼村孔子学堂作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围绕“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主题,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在推进乡村文化振兴中的独特而重要的作用,以孔子学堂为载体,深入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实践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文化教育普及
孔子学堂定期开设《论语》《孟子》等经典国学课程,邀请当地学校教师、退休文化工作者以及高校志愿者担任讲师。课程采用通俗易懂的讲解方式,结合乡村实际生活案例,让村民能够轻松理解儒家文化的精髓。例如,在讲解“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时,讲师会讲述村里尊老爱幼、邻里互助的典型事迹,引导村民践行传统美德。
学堂每月举办一次文化讲座,主题涵盖儒家思想、传统礼仪、乡村历史文化等方面。邀请专家学者、文化名人走进乡村,为村民带来前沿的文化知识和深刻的文化解读。比如,邀请民俗专家讲解乡村传统节日的由来和习俗,增强村民对本土文化的认知和热爱。
二、 文化活动开展
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孔子学堂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春节期间举办写春联、猜灯谜活动,让村民感受春节的热闹氛围;端午节组织包粽子比赛,传承端午习俗。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村民的节日生活,也让传统节日文化在乡村得到了传承和弘扬。
学堂组建了乡村文艺表演队伍,编排了以儒家文化为主题的戏曲、舞蹈、小品等节目。表演队伍深入村庄的各个角落,为村民带来精彩的文化盛宴。例如,原创小品《邻里情》以儒家的“和为贵”思想为主题,展现了乡村邻里之间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赢得了村民的赞赏。
三、 文化传承与创新
孔子学堂组织志愿者对乡村的历史文化、民间故事、传统手工艺等进行深入挖掘和整理。编写了《[田楼村史田楼村志》,记录乡村的发展历程和文化变迁;收集整理民间故事,编印成册供村民阅读。同时,对乡村的传统手工艺如剪纸、刺绣等进行保护和传承,邀请手工艺人到学堂传授技艺,培养了一批乡村手工艺人才。
四、社会风尚引领
孔子学堂联合村委会开展“孝老爱亲模范”“好婆婆好儿媳”“文明家庭”等评选活动,树立乡村道德标杆。对评选出的先进个人和家庭进行表彰和奖励,在乡村形成了崇尚道德、见贤思齐的良好风尚。
在学堂的引导下,村民共同制定了乡村文明公约,涵盖了环境卫生、邻里关系、尊老爱幼等方面的内容。公约的制定和实施,规范了村民的行为举止,促进了乡村社会的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