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 聚集 > 生态

雨期大棚“攻防战”:排涝为先,精细管理确保菜收。

核心提示:连日持续降雨给蔬菜大棚生产带来严峻考验,积水内涝、湿度过高、病害高发等问题接踵而至。

新农村融媒网讯(宋文华) 连日持续降雨给蔬菜大棚生产带来严峻考验,积水内涝、湿度过高、病害高发等问题接踵而至。做好排涝排水与精细管理,成为守护“菜篮子”稳定的关键。从雨前防范到雨中应急,再到雨后恢复,全链条科学施策方能最大限度降低损失。 雨前布防:筑牢排水防线,加固设施根基 “防患于未然是应对雨灾的关键,提前筑牢防线比灾后补救更有效。”农技专家强调。针对持续降雨风险,大棚管理需率先做好两项核心准备。 在排水系统建设上,需构建“外防内排”的立体防线。设施蔬菜基地要彻底清理、疏通围沟,未设排水沟的需紧急抢挖宽30厘米、深40厘米的环棚沟,露地菜田则要确保腰沟、厢沟、围沟“三沟相通”,坡度保持在0.3%~0.5%,实现雨停沟干、畦面无积水 。

对地势低洼地块,提前备好抽水泵、水管等设备,组建应急排水队伍,确保积水能快速排出。 设施加固同样不容忽视。要全面检查棚膜破损情况,及时修补漏洞,在压膜绳与骨架接触处垫上布条减少损伤,防止大风吹破棚膜 。土后墙日光温室需用旧棚膜覆盖墙体,避免雨水冲刷导致坍塌;棚内增设加密立柱,重点加固棚脚等易松动部位,提升抗风抗涝能力 。放风口处设置挡雨膜,既能通风降温,又能防止雨滴溅起病菌侵染蔬菜 。 

雨中应急:精准排水降湿,严控田间风险 降雨期间的动态管理是阻断灾害升级的重要环节。排水作业需根据积水情况分类施策:对棚前进水的“渗水棚”,立即抽水排出,随后用井水压盐并灌根腐药剂保护根系;对地下冒水的“反水棚”,优先灌根防病,避免盲目补水加重涝情。低洼地块启动电泵排水,确保两天内降低水位露出根系,防止毛细根腐烂。 棚内环境调控需同步跟进。雨天及时关闭通风口防止雨水淋入,有条件的开启除湿设备降低空气湿度 。

严格暂停浇水、冲肥和叶面喷肥等操作——阴雨天植株光合弱,根系吸水吸肥能力下降,盲目施肥会增加根系负担,叶面作业则会进一步提升棚内湿度。对已成熟的蔬菜,抓住降雨间隙抢收上市,避免田间腐烂丧失商品性 。 雨后补救:科学复壮植株,防控病害蔓延 雨停后需迅速开展恢复工作,重点抓好土壤调理、植株养护和病害防控。首先要检修加固设施,修复破损棚膜与骨架,对基础松动的大棚及时抢修,防止次生倒塌风险 。待土壤稍干爽后进行中耕松土,破除板结层,黏重地块可掺入稻壳或秸秆改善透气性,避免根系沤烂 。

 植株管理需分情况施策。轻度受害植株要及时扶正培土,冲洗叶面污泥以恢复光合功能;久阴乍晴时需覆盖遮阳网2-3小时,防止植株急性萎蔫 。通过叶面喷施0.2%磷酸二氢钾+0.5%尿素液或芸苔素内酯+氨基酸叶面肥,快速补充营养,促进植株复壮 。

对受害严重的田块,及时清理病株残体后补种速生叶菜,减少绝收损失 。 病虫害防控是雨后管理的重中之重。高湿环境易诱发疫病、灰霉病、软腐病等病害,需采用百菌清烟剂熏棚或吡唑醚菌酯、中生菌素等药剂喷施,病穴撒生石灰消毒 。虫害防治优先采用黄蓝板诱杀、释放性诱剂等绿色手段,必要时使用苦参碱等植物源农药 。 雨水虽给大棚蔬菜生产带来挑战,但只要筑牢“雨前防、雨中控、雨后救”的全链条管理防线,就能有效抵御灾害影响,保障蔬菜生产稳定与市场供应充足。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