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融媒网讯(李万全、胡卫卫)“家里亮堂了,心里也敞亮了。”东中社区残疾人王阿姨“微心愿”被这种“基础服务+附加关怀”感动了。曾经,行动不便的王阿姨被家中清洁难题困扰,儿女工作繁忙难以兼顾,杂乱的居住环境成了她的“心头事”。这份帮扶,既有解决生活难题的“力度”,更有传递情感温暖的“温度”。它不仅擦亮了王阿姨的家,更照亮了她的生活,让残疾人感受到来自社区的关爱与尊重。宝丰县父城街道用这样的实际行动,把“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融入每一个服务细节,让“微心愿”汇聚成民生幸福的“大图景”。
破解残疾人服务难题,首要在于“精准服务”。为避免帮扶流于“大水漫灌”,父城街道构建“全方位摸排+动态化台账”机制:组织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与志愿者组成暖心服务小组,通过上门走访、电话沟通、问卷调研等方式,对辖区持证残疾人家庭逐一排查,重点记录居住环境、生活自理能力及家政服务需求,分类梳理出居家清洁、衣物洗涤、辅助照料等具体诉求,建立“一户一档”需求台账。这种“靶向式”摸排,让每一项服务都精准对接实际需求,确保资源用在“刀刃上”,从源头杜绝“服务送不到痛点上”的问题。
专业服务是破解难题的核心支撑。父城街道深知,残疾人帮扶既要“有心”,更要“专业”。在服务启动前,街道对家政人员开展专项培训,内容涵盖残疾人护理知识、沟通技巧及安全规范,明确“不触碰辅助器具敏感部位”“优先排除居家安全隐患”等细节要求,确保服务既贴心又安全。服务过程中,工作人员严格按照需求台账“按需上门”:为行动不便者深度清洁居所、清洗衣物,为半自理者整理生活物品、更换床单,用专业动作化解残疾人“想做却做不了”的困境。服务后,通过电话回访、现场抽查收集反馈,形成“摸排—服务—反馈—优化”的闭环,让服务质量持续升级。截至目前,38个残疾人家庭享受上门专业服务。
从“精准摸排”到“专业服务”,再到“长效保障”,父城街道以小切口推动大服务,用实际行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一实践不仅切实解决了残疾人家庭的生活难题,更彰显了基层治理的民生温度。下一步,父城街道将持续织密残疾人关爱网,让每一位残疾人都能感受到社会的包容与温暖,为构建共建共享的友善社区注入更多民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