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 财经 > 民生

​宝丰:金蟾“蹦”出好“钱景”

核心提示:9月2日,走进龙池村的万福阁农民专业合作社,只见池埂边、水草间蹦跳着不少蟾蜍——这些常被人嫌丑唤作“癞蛤蟆”的小家伙,在养殖户眼里却是能增收致富的“金蟾”。




新农村融媒网讯(李万全李万鹏郭亚鸳)9月2日,走进龙池村的万福阁农民专业合作社,只见池埂边、水草间蹦跳着不少蟾蜍——这些常被人嫌丑唤作“癞蛤蟆”的小家伙,在养殖户眼里却是能增收致富的“金蟾”。


“四年前我就开始筹备这事儿啦,去年4月获得了县林业局的备案文件,今年4月顺顺当当引进了首批5万只蟾蜍,还借着自家2亩闲置的空地搭起了养殖区。”蟾蜍养殖负责人王亚敏望着养殖棚里活泼的小家伙,话里满是干劲。

龙池村位于宝丰县李庄乡,山多地少,土薄石厚,较为干旱,不利于农作物种植。面对这样的自然条件,龙池村党支部书记赵增动起了脑筋。经人介绍,他积极招引在平顶山从事药品经营的商人王亚敏来村发展,以一亩120元的价格将143亩不适宜耕作的山地,租赁给王亚敏用于蟾蜍养殖。片片青山成了天然生态农场,丰富的野外昆虫更提供了充足天然饵料,大幅降低养殖成本,实现了省心、高效、生态的蟾蜍养殖模式。


据了解中华大蟾蜍是一种珍贵的药用动物,属于国家三有保护动物。它所产出的蟾酥、蟾衣、蟾头等药材,市场需求量大。养殖方面按“1公8母”的科学配比引进。蟾蜍4月靠着种群自然繁衍,每只产卵8千余颗。10月底就能长成销售,蟾蜍前期一次性投入每只6元,养成后便可持续繁殖,到销售时候可卖出每只15元的价格

“从投苗2克到现在才两个多月,每只都长到200克左右了,长势喜人,下一步计划多建设8个养殖池,带动周围群众一起养殖,我统一收购。说起未来发展,王亚敏信心十足。他的底气,来自于成熟的销售渠道成体蟾蜍活体直接销往亳州药城、禹州药城、河南崇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全国知名药材市场,需求稳定

王亚敏说,待养殖经验成熟后,他将实行统一培训、统一收购、统一销售,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

近年来,李庄乡积极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创新路径。依托山区资源禀赋通过创新“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三级联动机制,因地制宜发展林药林果、林农、林下蟾蜍养殖等“林+”经济发展模式让生态高颜值转化为经济高价值,让林下特色种养殖“聚宝生金”。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