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 资讯 > 视点

山东潍坊安丘:同根同源续文脉青春接力传匠心

核心提示:中国新农村融媒网 宋文华 安丘融媒 记者 曹宗堂 韩庆学 通讯员 李婷婷 8月10日至17日,第四届海峡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大会暨

新农村融媒网讯  记者宋文华 安丘融媒  记者 曹宗堂 韩庆学  通讯员 李婷婷   8月10日至17日,第四届海峡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大会暨“匠心传承”鲁台青年交流体验活动在山东潍坊安丘市隆重举行。活动以“非遗传两岸 同心续华章”为主题,汇聚了台湾和大陆15个省、市、自治区的300余名非遗传承人及青年代表,通过“展演+展览+互动体验+青年交流”等多元形式,集中呈现107个非遗项目。本次活动,旨在以文化为纽带,牵起两岸同胞情谊,更以青年体验、非遗互动为核心,让青春力量成为非遗传承的鲜活注脚。 (一)展演舞台:武林同脉艺韵同辉8月16日,海峡两岸非遗项目展演与展览在安丘青云国际大酒店精彩上演。国家级非遗孙膑拳代表性传承人刘海港与台湾孙膑拳代表张祐伟同台展演,一招一式间尽显武学传承的一脉相承;梅花拳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张西岭与台湾梅花拳代表许祐睿共展拳术精髓,查拳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沙宗朝与台湾功力拳代表朱峰麓同台较艺,八卦掌、咏春拳、徐家拳、螳螂拳、肘锤、佛汉拳等各级非遗项目的两岸传承人接连亮相,每一场切磋都是文化根脉的深度交融,尽显“同根同源”的武学脉络。(二)展览现场:技艺同心 好物同源展览板块涵盖60余个非遗项目,从指尖技艺到舌尖美味,充分展示了两岸一脉同源的文化传承。台湾文物艺术收藏学会带来的《上善若水》书法、《五湖四海》书画等作品,笔墨间流淌着中华文化底蕴,两岸书画家共同铺展宣纸,执掌笔墨,笔锋流转间,一幅幅融贯两岸风情的书法作品,在你挥我应的默契中渐渐成形。苗栗陶泥瓷杯、凤梨酥、金门高粱酒,与大陆的宜兴紫砂、暖家糕点、景芝白酒等特色美食同台亮相,一碟一味、一杯一盏间,尽显两岸饮食文化的同根同源。“两岸茶韵体验区”以茶艺为媒,展现两岸制茶技艺与茶道美学的对话。在两岸非遗互动体验区,两岸陶艺名家展开共创,台湾文物艺术收藏协会秘书长、陶艺家林育萱与安丘天目盏传承人崔红伟围坐交流,从釉料配比到拉坯手法深入切磋,两位匠人以“同源共脉”为灵感,在器型设计中融入两岸陶艺特色,氤氲交融,独具特色。(三)青年接力:体验同行共叙传承“让非遗活起来”的核心在传承,更在青年。活动期间举办的“鲁台青年非遗手作技艺挑战赛”上,两岸青年同台体验传拓、版画创作、剪纸技艺,以青春创意为非遗传承注入新活力。此外,台湾青年还走进昌邑、高密、青州、诸城等地,探访柳疃丝绸文化、莫言文学馆、青州古城、恐龙博物馆等,深度感受齐鲁文化与非遗魅力。国家级非遗孙膑拳代表性传承人刘海港在致辞中说:“两岸同胞同根同源,非遗是我们共享的文化家园。本次大会旨在搭建跨越海峡的桥梁,让古老技艺在交流中焕发新生。”中华台北武术总会秘书长张祐伟也表示:“两岸非遗人通过历届大会的切磋互动,早已结下深厚情谊,期待未来在台湾延续这场文化之约,让更多台湾同胞感受大陆非遗的魅力。”此次活动不仅是两岸非遗技艺的集中展示,更是两岸文化认同的深度呈现。通过非遗这一精神纽带,两岸同胞在切磋中互鉴、在传承中创新,共同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薪火相传注入澎湃动力。正如现场一位台湾传承人所言:“每一件展品、每一场表演,都是我们共同的文化记忆。在这里,我们看见的不仅是技艺,更是血脉相连的根。”活动中,“山东省海峡两岸青少年风筝文化交流中心” 正式揭牌,成为两岸青少年交流的又一新平台。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