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融媒网讯(肖庆伟 冯新云 黄凯 通讯员 刘丹生)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大别山精神,在“八一”建军节前后,麻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围绕“大别山精神”,精心策划开展“进机关、进社区、进军营、进学校、进企业”红色宣讲活动,邀请老兵宣讲团成员、优秀退役军人代表结合亲身经历,将大别山精神的时代内涵传递到不同群体中,让红色力量在基层落地生根。
宣讲进机关:老兵本色映初心,岗位建功显担当
8月1日,“全国百名优秀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主任)”称号获得者、退役军人、乘马岗镇人民政府应急中心副主任罗强,受邀参加市环保局开展的“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8周年退役军人座谈会”并作红色宣讲。
活动中,罗强以“戎装虽褪志未改 永葆本色启新程”破题,将16年军旅生涯中锤炼的“忠诚、担当、奉献”品质,与大别山精神“坚守信念、勇当前锋”的核心要义深度融合。从新兵连时连长从泔水桶捞出馒头分食的震撼教育,到5公里越野从掉队者逆袭为全连第三的蜕变,生动诠释了部队熔炉如何锻造“团结互助、坚持到底”的意志——这正是和平年代“勇当前锋”的生动注脚。转业后,面对当时乘马岗镇退役军人服务站“业务空白、报表倒数”的困境,罗强以“许三多”式的韧劲钻研政策、走访群众,带领服务站先后荣获“全省百家精品退役军人之家”“全国退役军人工作模范单位”,个人也成长为“全国百名优秀站长”。他坦言,疫情防控中提前到岗值守、森林防火时主动请缨冲锋、日常工作中以“作战标准”对待群众诉求,都是军人本色的延续。“从保卫家国的‘硬防线’到服务群众的‘软窗口’,战场变了,初心从未改变。”
市环保局干部职工听后纷纷表示,罗强的经历是大别山精神在新时代机关工作中的鲜活实践,为干部职工树立了“履职尽责、担当作为”的榜样。
宣讲进社区:红色故事连民心,民生实践续精神
7月31日晚,市孝感乡公园管理中心在文化小镇举办“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8周年暨弘扬大别山精神文艺晚会”,二等功臣吴国恩受邀为社区群众开展宣讲。
作为麻城儿女,他的讲述从脚下的红色土地说起:“麻城是黄麻起义的策源地,36位开国将军从这里走出,当年红军与乡亲们‘军民共守阵地’的故事,就是‘团结奋斗’最生动的写照。”他结合自身在老山前线猫耳洞坚守的战斗经历展开宣讲,“那时前线缺水,老乡们冒着炮火送水到阵地,这份情谊让我明白,军人的使命不仅是打仗,更是守护身后的万家灯火。”退役后,这份认知转化为带领乡亲致富的行动——他创办合作社,引进适合麻城山区的种植技术,带动社区20多户村民增收,用“勇当前锋”的精神践行“为人民服务”。他表示,“大别山精神不是书本里的文字,是帮邻里解纠纷、带大家谋生计的实在劲儿。”这场宣讲让社区群众真切感受到,红色精神正融入日常民生的方方面面。
宣讲进军营:革命基因励斗志,强军实践续荣光
7月30日,吴国恩走进武警麻城中队,为官兵们带来一场直击初心的宣讲。他从麻城红色传统切入:“乘马岗镇当年不到2万人,就有1.2万人参加红军,‘28年红旗不倒’的奇迹,靠的就是‘坚守信念、不胜不休’的大别山精神。”吴国恩结合老山前线的战斗经历,将猫耳洞坚守与黄麻起义攻坚对比:“当年红军啃树皮守阵地,我们在猫耳洞缺粮缺水却没人退缩,因为大家都知道,身后是家国。现在你们练兵备战,练的就是‘勇当前锋’的本领,守的就是这份信念。”
近年来,麻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始终将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三大精神”作为重要政治责任,此次“五进”宣讲活动既是对退役军人优秀品质的生动展现,更是推动红色精神与时代需求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下一步,该局将继续深入学校、企业开展红色宣讲,进一步让“大别山精神”成为激励机关干部履职尽责的“动力源”、社区群众共建共享的“粘合剂”、部队官兵强军兴军的“精气神”、滋养青少年成长的“营养剂”、驱动企业发展的“助推器”,为麻城加快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市凝聚起跨越军地、辐射全域的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