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 资讯 > 视点

抗战影像记忆丨延安!延安!

核心提示:“听,抗战的歌声依然未断, 在新开的窑洞,在山田溪水之间, 壮烈的歌声,声声是抗战, 一直,一直延到大河两岸! …… 唱着,我们开山, 唱着,我们开田, 唱着,我们耕田, 唱着,我们抗战,抗战,抗战!”

1938年,武汉。

一个星光暗淡的夜晚,摄影家吴印咸乘车来到汉口郊外,在一条偏僻的马路边停下。

不久,路口驶来另一辆汽车,车上跳下来一位外国人,将摄影机和电影胶片交到吴印咸的手上,并用不太熟练的中国话低声说了一句“延安!延安!”。

此时,武汉尚未沦陷,但为躲避国民党当局的盯梢,双方没有过多交谈,就在夜幕中匆匆分手,彼此竟都没有看清对方的面容。

这名外国人,就是因国民党当局阻挠而未能前往延安拍摄的荷兰著名电影艺术家尤里斯·伊文思。后来,吴印咸携带着伊文思赠送的摄影机和胶片抵达延安,找到了自己真正的“理想所在”。这位原本不打算久待延安的摄影家,后来却不想离开了。

全国各地的爱国志士和抗日青年冒着生命危险,冲破敌人重重封锁,奔赴延安寻求救国真理和道路。

抗战时期的延安,是作家丁玲眼中的“乐园”,是诗人何其芳笔下“一支崇高的名曲的开端”,更是无数年轻人心里的“圣城”。

中国共产党高擎抗日救国大旗,让仁人志士在黑暗中看到了光明,千百万爱国知识青年拼死奔赴。“打断骨头连着筋,扒了皮肉还有心,只要还有一口气,爬也要爬到延安城”,“到延安去”的呐喊响彻云霄。

抗日战争时期的延安。

《黄河大合唱》主创者之一光未然,行军途中不慎坠马,躺在担架上随队700余里来到延安。作家魏巍在奔赴延安的路上曾三次被关押,每次设法逃出后继续前行。诗人艾青更是经历了47次盘查才最终抵达陕甘宁边区。

“延安的城门成天开着,成天有从各个方向走来的青年,背着行李,燃烧着希望,走进这城门……”富有韵律的词句,生动地描绘出抗战时期的延安盛景。

1938年,抗大学生在延安城边进行军事训练。 石少华 摄

1939年,冼星海指挥鲁艺学员排练《黄河大合唱》。新华社发(延安文艺纪念馆供图)

1937年1月,走过万里长征的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同年9月6日,陕甘宁边区政府在延安正式宣布成立。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政治指导中心和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

在这里,中国共产党驳斥了“亡国论”“速胜论”,系统阐明抗日持久战方针,坚定了国人夺取抗战胜利的决心信心。

在这里,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提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三大制胜法宝。

在这里,中国共产党领导了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形成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三大优良作风……

炼钢厂(1942年,延安)。 吴印咸 摄

制药厂(1943年,延安)。 吴印咸 摄

纺纱厂(1942年,延安)。吴印咸 摄

1942年,延安女干部在纺线。 郑景康 摄

延安人民选举边区参议员。程铁 摄

在延安这片红色热土上,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领导中国革命事业从低潮走向高潮,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并孕育了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

让我们在老舍《剑北篇》雄壮的诗句里,再次感受抗战时期的延安魅力吧!

“听,抗战的歌声依然未断,

在新开的窑洞,在山田溪水之间,

壮烈的歌声,声声是抗战,

一直,一直延到大河两岸!

……

唱着,我们开山,

唱着,我们开田,

唱着,我们耕田,

唱着,我们抗战,抗战,抗战!”

主笔:刘金海

编辑:徐金泉、张铖、方欣

视觉:胡秋思

图片:中国照片档案馆

【责任编辑:王頔】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