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ALT
您的位置 首页 > > 全国 > 湖南

传承孝道,绽放美德之光

核心提示:《传承孝道,绽放美德之光——记永州市零陵区“中国好人”邓淑云》 本刊湖南永州讯(记者曾渊通讯员王明海)在湖南永州市零陵区

《传承孝道,绽放美德之光——记永州市零陵区“中国好人”邓淑云》

 本刊湖南永州讯(记者 曾渊通讯员 王明海)在湖南永州市零陵区富家桥镇富家桥村,有一位如璀璨星辰般闪耀的人物——邓淑云。她以看似柔弱却无比坚韧的双肩,撑起一片充满爱与温暖的天空,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生动地诠释着孝道的深刻内涵与责任的厚重分量。 

邓淑云,这位年近古稀的老人,曾经是富家桥村的妇女主任。 1976 年,当时在富家桥区高中时她就光荣入党。从那一刻起,一颗红心、善心、爱心、孝心以及积极向上的决心,如生机勃勃的种子,在她的心底悄然发芽、生根。高中毕业后,她满怀激情地回到家乡渔池头村,被推选为妇女主任。新官上任,她年轻有为、意气风发,当年便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该镇贤水河大规模改建的水利建设第一线,凭借着顽强的拼搏精神,她被评为“劳动模范”。 1980 年,身为共产党员的邓淑云,怀揣着对保家卫国勇士的深深爱恋,不顾全家人的强烈反对,千里迢迢奔赴新疆,与相爱两年的 36802 部队班长唐官民在部队举行了婚礼。婚后,她独自返回永州男方家全心全意地照顾公公婆婆。

 同年,邓淑云成功当选富家桥村妇女主任。在这个岗位上,她犹如一颗璀璨的明星,光芒四射。由于工作极其出色,她连任了 29 年。期间还担任过 4 年秘书。加上在娘家渔池头村的 3 年,她一共担任村干部 32 年。

在这段漫长的岁月里,她带领全村村民大面积种植西瓜和甘蔗,让村民们成功摘掉贫困帽子,踏上脱贫致富之路。八、九十年代,她坚定不移地执行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将本村的计划生育工作抓得有声有色,2004 年荣获零陵区村级计划生育优秀专干。她曾四次参加镇党代会,六次当选为镇人大代表,在改革开放的大熔炉里经受锤炼,在农村这片广阔天地中赢得了村民们的拥护。 1983 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邓淑云的公公——抗美援朝老兵唐楚勋不幸溺水身亡。面对经济上的困境,邓淑云展现出令人惊叹的勇气和孝心。无钱购买棺材的她,毅然决定向别人借棺葬父。这一举动,在当时引起了巨大轰动。只听说过有人借钱、借米、借农具,却从未听闻有人借“棺材”,尽管借棺材的条件十分苛刻,但出于对公公的一片孝心,邓淑云毫不犹豫地做出了这个艰难的决定。为了安葬公公,她负债 800 多元。 公公的离世,让失去伴侣的婆婆陷入了深深的悲伤之中。婆婆整天愁眉苦脸,对生活失去了兴趣。从 1983 年起,邓淑云便不再让婆婆做一点家务,婆婆的一切生活起居都由她精心照料。热天,一把靠椅送去清凉;冷天,一盆炉火带来温暖,每日里照顾婆婆成为邓淑云必不可少的“课程”。她不仅要洗涤婆婆热天和冷天的衣服、被子、帐子,还得负责丈夫三个妹妹出嫁的嫁妆。 

八十年代,那时农村还没有电热毯,冬天的夜晚寒冷刺骨,床垫冰凉。为了让婆婆能睡个好觉,邓淑云夜晚提前到婆婆床上用自己的体温将床暖热,然后再轻声呼唤婆婆去睡。这一举动,如冬日暖阳,温暖了婆婆的身心。古代有 9 岁的“黄香为父亲温席”,现今有大龄媳妇替婆婆温床,真乃千古奇谈。 1987 年,邓淑云家修了一栋四扇三间的砖瓦房,负债 3000 多元,可见她家并不富裕。1988 年,命运又给她带来一次考验,她喉咙生了肿瘤。无钱在市医院做手术的她,只好找熟人在永州三监狱只花了 500 元将肿瘤切除。

 90 年代的一个冬日,邓淑云正在邻村永胜桥指导栽种油菜,突然接到婆婆病倒在医院打吊针的消息。她立刻飞奔赶到医院陪护婆婆。婆婆的一双脚冰凉,冷得难受。邓淑云毫不犹豫地解开自己的衣扣,将婆婆的双脚放在自己的身上为她取暖,眉头都不皱一下。旁边的医师、护士和病友们看到这一幕,无不钦佩称赞。此举动不亚于古代的“王祥卧冰”。中国的朝代历经夏商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可现今世上又曾有多少个儿媳妇用自己的肚皮替婆婆暖脚的例子呢?儿媳妇用体温替婆婆暖脚的事迹,超越了孝道的境界,提升了敬老的价值,增添了社会和谐的内容。邓淑云为妇女在德孝文化上开了先河。 婆婆年老了,不能吃硬食物和煎炒菜,邓淑云每餐就单独为婆婆另做一个菜:猪瘦肉汆汤或水花蛋汤或肉丸子汆汤。让婆婆吃得满意,活得开心。

那时90 年代时流行席梦思,邓淑云在 1996 年就给婆婆床上的稻草换成了席梦思,让婆婆享受并给婆婆买了电热毯,到目前为止,邓淑云已经给婆婆换了若干床电热毯了。 邓淑云每年都给婆婆买新衣服,热天的,冷天的,换下来的衣服把婆婆房间里的衣柜都装得满满的。我们在邓淑云家里看到,婆婆身上穿的和婆婆床上铺垫的都是全新、整洁,干净。凡是过年过节或做酒席,亲戚朋友们拿来的礼品,邓淑云都是全部放在婆婆的房间里,任由婆婆食用或做送人处理。俗言:可怜天下父母心。现传:盛赞人间孝媳情。 邓淑云的孝心感动了婆婆的三个女儿,带动嫁出去的三个姑娘也更加孝敬老人(包括男方老人)。不过,姑娘们孝敬娘家老人的只是钱和物罢了,并不能日日侍奉晨昏,茶点早晚。婆婆的身体健康和心情快乐及寿命长短,取决于做媳妇的行动。一位伟人曾经说过: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都做好事,不做坏事。 难得人间真情在,独看孝媳一片心。邓淑云现年 68 岁了,自己也当了 10 多年的婆婆了,但依然还在做着媳妇该做的事。

 2004 年,邓淑云因工作认真,成绩突出,被评为芝山区(现零陵区)村级计划生育优秀专干。且若干次跃上零陵区光荣榜。 2008 年,邓淑云儿子结婚。儿媳林娟怀孕期间,邓淑云看到媳妇挺着个大肚子,行动十分不便,将心比心,她就将媳妇换下来的衣服一并洗了。媳妇生下大孙女只十个月就断奶外出打工了。邓淑云又重做带嫩崽的工作。为了减轻孩子们的经济负担,邓淑云每天背着大孙女在附近沙场工地帮煮饭,挣点小钱以贴补家用。2011 年,第二个孙女出生。十个月断奶后又交给邓淑云了,从此,邓淑云的事更多了,除了白天到沙场工地煮饭和照顾婆婆以及两个孙女外,晚上还要拖着十分疲倦的身体,打起十二分精神带着两个孙女睡觉。一怕自己的手压到孙女,二怕稚嫩的孙女滚下床来。真是‘长辈以身作则,好样带动后生’。尽管如此辛苦,邓淑云也从没落下照顾婆婆的事。 

2009 年,邓淑云 53 岁,连任村干部 32 年,满载荣誉退休。 2016 年,邓淑云的丈夫被检查出患了尿毒症,每两个星期就要做 5 次透析。这个沉重的打击让全家人都被阴影笼罩着。邓淑云的儿媳——已经做了幼儿教师的林娟被婆婆的平时孝道行为感染,非常听婆婆的话,10 多年来从没与婆婆顶过嘴。林娟对患尿毒症的公公在语言上给以安慰,在生活上给以照顾。

2018 年 11 月 10 日星期六,儿媳妇林娟为了让患病的公公开心,陪着公公和婆婆去永州商业城给公公买了一圈金项链,花费17000多元,还为公公买了一只金戒指,花费 4000多元。不知这20000多元儿媳林娟存了多久啊!儿媳妇自己舍不得吃舍不穿,三个孙女、孙子正在学校读书,每年需要很大的开支。再说,儿女给爸妈买首饰的倒是有很多,也很正常,但很少听说有媳妇给公公买贵重金项链和贵重金戒指的。真是“孝得出奇”了。早在 2018 年,邓淑云嫁出去的大女儿拿了 6 万元钱给她和唐官民买社保。女儿是想让父母老年过得踏实。真的是“母给女儿一生情,女报母亲万两金”。“难得母慈出孝子,反哺报母养育恩”。父母被女儿的孝心感动得泪流满面。

常言道:‘好种出好苗,好树结好桃’。就是这句至理名言和道德伦理支撑着她们全家几代人做了常人难以做到的事,做了她们也应该做的事。 实际上,邓淑云的婆婆黄军秀年轻时也是个极孝顺的媳妇。黄军秀现年 95 岁了。黄军秀的婆婆患有羊癫疯,发病时四肢抽搐,口吐白沫,两眼面翻,大小便失禁。黄军秀除了日常照顾婆婆的生活外,多年来还要为发病时的婆婆擦屎洗尿,比起她们家后面做媳妇的还多了一桩脏活,并磨炼出了一张难以入鼻的胃口。正所谓‘屋檐水点点滴,点点落地不差分’。‘忤逆还生忤逆子,孝顺必生孝顺儿’。解释得多么透彻啊!“百行德为首,万事孝为先”。难怪黄军秀家的孝媳就象接力棒一样,一辈接一辈,一代传一代。邓淑云家的孝德风尚不但在本村所有儿媳妇群里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而且也给整个富家桥镇挂了一块光荣榜。 黄军秀老人有邓淑云这个特孝顺的儿媳妇照顾,记者日前去她们家看到,黄军秀老人今年都 95 岁了,现在身体健康,脸色红润,精神饱满,头脑清醒,声音洪亮。邓淑云一家用行动书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孝道之歌,为社会传递着满满的正能量。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