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融媒河南讯(记者 马世民 周克影)5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以“打造枫桥式人民法庭 促推婚姻家事纠纷诉源治理”为主题,发布第七批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案例。典型案例集中展示了人民法庭在促推婚姻家事纠纷特别是涉离婚、高额彩礼纠纷诉源治理,推动移风易俗等方面的实践与创新。
第七批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案例的发布分为两次,24日发布的典型案例为第一批,共10件。典型案例均为最高法在各高级人民法院严格把关、认真推荐基础上,经广泛征求意见建议,选取的符合工作实际、体现诉源治理实效、具有可推广性的典型经验。在本批典型案例中,睢县人民法院河堤人民法庭“‘三请’工作法 预防化解农村高额彩礼纠纷”案例入选。
据悉,2024年以来,睢县人民法院河堤人民法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出预防化解高额彩礼纠纷“三请”工作法,让大量纠纷止于未发、化于萌芽,推动乡村焕发文明新气象,不仅实现“矛盾不上交”,而且有效预防了“民转刑”“刑转命”案件发生。今年以来,新收涉高额彩礼纠纷案件17件,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43.3%。
“请您多预防”,当好彩礼纠纷“吹哨人”
近年来,涉彩礼纠纷案件数量呈上升趋势,使很多家庭背上沉重经济负担,也给婚姻稳定埋下隐患,甚至引发恶性刑事案件。为从源头控制高额彩礼纠纷增量,河堤法庭充分前移法庭职能,联动社会各界,多措并举“抓前端、治未病”。
说“善策”。下乡走访、巡回审判、普法宣传时,法官宣讲涉高额彩礼纠纷法律问题,将法律条文、典型案例融入日常生活,通过面对面交流,引导群众争做文明新风的参与者、践行者。2024年以来,法官在不同场合现身说法51次,受教育群众1万余人次。
送“妙计”。向社会发布高额彩礼纠纷典型案件和经验做法,将涉高额彩礼纠纷的法律法规、典型案例编写成册,通过乡镇政府、民政所、司法所、人民调解委员会、律师事务所、婚姻介绍所等部门或机构发放给群众5000余册。
开“良方”。主动融入诉源治理大格局,三年来向涉案辖区行政村及民政所、司法所、妇联等部门制发涉高额彩礼纠纷预防等内容的司法建议书16份,建议将婚事新办简办、限制高额彩礼纳入村规民约。2024年前4个月,睢县办理新婚登记1187对,其中,“零彩礼”“低彩礼”525对,高额彩礼陋习得到有效遏制。
“请您共调解”,当好解纷止争“有心人”
河堤法庭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不断探索高额彩礼纠纷诉前调解、诉调对接、多元化解的新路径,推动高额彩礼纠纷源头化解、就地化解。
织密“一张网”。建立3个微信工作群,与辖区208名网格员形成良性互动。这张“网”以法庭为中心、覆盖辖区3个乡镇,指导村调解委员、网格员及时发布本村发生的高额彩礼纠纷或隐患,形成“党委领导、法庭引导、网格全覆盖、法治强保障”的诉源治理新格局,尽量将高额彩礼纠纷吸附在网格、化解在基层。今年以来,有40多起高额彩礼纠纷经网格员化解。
统筹“一条链”。与乡镇、村委会建立矛盾化解联动机制,从当地“五老”人员、法律明白人中选聘人民调解员120名,组建乡镇、村级法庭调解站83个,激活基层社会治理的“链条”,成功诉前调解高额彩礼纠纷29起。
下好“一盘棋”。法官在田间地头现场指导调解,对乡村干部、调解员进行高额彩礼纠纷排查化解集中培训,引导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通过培训这盘“棋”,切实提升了150余名解纷人员的调解能力和技巧。
“请您来旁听”,当好万家灯火“守护人”
美满婚姻是和谐家庭的根基。河堤法庭对高额彩礼纠纷采用“同坐一室,集中调解”“一案调解,别案旁听”的方式,对涉高额彩礼纠纷进行集约化调解,以家庭“小平安”促进社会“大和谐”。
利用案例宣传引导。通过巡回审判等方式以案促调、以案普法,邀请同类纠纷当事人旁听相关案件的公开庭审,让当事人“观摩别人、反观自身”,促使11件同类纠纷快速化解。
组织旁听庭审活动。通过旁听同类纠纷,让高额彩礼纠纷当事人对自己的诉讼结果产生合理预期,建立起对法理情的正确评价尺度。2024年以来,已有28位当事人在旁听后主动向法官表达调解意愿。
定期开展法官说法。在庭审中引导破除高额彩礼、相互攀比的陈规陋习,详细讲述高额彩礼、包办婚姻等遗风陋俗对家庭带来的危害,树立彩礼适度、婚姻自由的良好风尚,鼓励群众向高额彩礼说“不”,以文明乡风建设推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