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ALT
您的位置 首页 > > 资讯 > 特稿

南京浦口:"院士天团"为农业农村现代化装上强引擎

核心提示:回眸“非凡十年”,写就精彩华章;面向新征程,中国式现代化步履铿锵。作为东部发达地区,江苏的现代化建设起步较早、成果颇丰、

回眸“非凡十年”,写就精彩华章;面向新征程,中国式现代化步履铿锵。作为东部发达地区,江苏的现代化建设起步较早、成果颇丰、代表性强。为了探寻现代化发展路径、触摸现代化现实模样、畅想现代化美好未来。今天聚焦南京市浦口区在农业农村现代化方面的实践。

“亩产707公斤,不愧是‘院士大田’!”半个月前,南京浦口区的兰花塘高标准农田开始收割,看到水稻测产数据,“90后”新农人邵立昌笑开了花。这块复垦田第一年的收成,比他预期的高。邵立昌所谓的“院士大田”,是因为这块田的种植有一群“院士天团”在支招。

在浦口,不仅有“院士大田”,当地特色农产品西甜瓜、永宁青虾、小白菜等也都享受着院士们的垂青。这源于南京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下称“南京国家农创中心”)2018年落户在浦口,打造了全国唯一的集群式农业院士创新基地,赵春江、邹学校、沈其荣等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了贴近当地农人的“导师”。

在这里,院士与“三农”的双向奔赴,生动呈现了他们“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也为现代农业和乡村振兴注入了高端智慧力量。

兰花塘高标准农田迎来首季水稻丰收。张衡摄

兰花塘高标准农田迎来首季水稻丰收。张衡摄

“院士大田”复垦第一年获丰收

南京地跨长江两岸,浦口地处江之北,其农村区域占比达77%,农村人口占到一半,在区域现代化发展的道路上,农业注定是绕不开的重要一环。

兰花塘高标准农田面积4248亩,是浦口区连片面积最大的一处高标准农田。“今年夏天持续高温干旱,如果不是因为配套的灌排设施强大,产能不可能那么高。”浦口区桥林街道党工委委员杨庆松说。

“此前,这片农田所在区域村庄分布零散,田块不连片,农田基础设施也存在短板。”杨庆松介绍,2021年,浦口区政府投入4300多万元,下大力气将零散地平整打通,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形成了如今“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

2019年,邵立昌辞去在南京主城区年薪30万元的酒店管理工作,回到家里帮父亲销售大米。兰花塘高标准农田建成后,他又联合其他两家专业合作社承包了这片大田。虽然在种田上是个“新把式”,但他信心十足。

在邵立昌儿时的记忆里,每到需要灌溉的时候,田里挂的到处都是电线,每家每户搭个电,一个个水泵接上去。“现在耕种管收都是机械化,田里铺设了智能节水灌溉渠,手机点一点,水流就顺着四通八达的管网流遍田间。”他笑着说,“何况我们背后还有‘院士天团’呢!”

在这块“院士大田”,既有张洪程院士团队的精准定量栽培技术,也用上了赵春江院士团队的农机智能控制系统,还采用了沈其荣院士团队的哈茨木霉生物有机肥等关键技术。

“张洪程院士经常到田里来,他提得最多的就是‘促平衡’,因为这是一片复垦地,过去既有农田,也有农房、道路,土壤肥力不均。”在邵立昌看来,成为高标准农田后的第一年,兰花塘的水稻就取得丰收,与院士们的指导分不开。“今年6月底,张院士来田里查看水稻长势,发现有片水稻长得矮,就教我如何科学追肥。他就像一个艺术大师,站在田埂上,对这一大片稻田精心布局。”

沈其荣院士(左一)为浦口瓜农现场传艺。浦口区委宣传部供图

沈其荣院士(左一)为浦口瓜农现场传艺。浦口区委宣传部供图

院士资源带旺乡村特色产业

今年5月,浦口区星甸街道王村村的胡守兴家庭农场里来了一位带着草帽的老人,他走进一处瓜棚,不时弯腰观察甜瓜叶片。来者是沈其荣院士,这个瓜棚是一块测量木霉生物有机肥的试验田。

“沈院士,瓜叶长得肥瘦不均,这是什么原因?”胡守兴连忙请教。沈其荣根据叶片出现的不同症状一一讲解,还对瓜田精准施肥提出了建议。

沈其荣长期从事有机(类)肥料和土壤微生物研究与推广工作。2020年9月,他带领团队入驻南京国家农创中心。胡守兴是浦口当地小有名气的“种瓜大王”,院士到了家门口,他对种好瓜更有信心了。去年6月,在第三届江苏“好西(甜)瓜”品鉴推介活动中,他斩获“中大果型西瓜组瓜王”称号。

在南京新创蔬菜分子育种研究院育种试验基地,一片形态与颜色多样的小白菜育种试验田间,不同颜色的小标牌上写着数字序号与字母编号。研究院负责人夏彭飞介绍,他们研究院是基于邹学校院士创新研究中心成立的新型商业化蔬菜育种研究机构,2019年9月落户南京国家农创中心,育种试验地也随之落在浦口。

“在过去,单纯靠科研人员做育种很难、做产业更难,因为种业‘育、繁、推’过程漫长,小规模的科研团队难以往下游延伸实现育种产业化,无法形成良性循环。”夏彭飞说,“育种试验基地的主要功能是种质资源鉴定筛选、育种材料提纯、品种创新、品种测评、原种繁育,形成从资源到品种的标准化链条。”

在育种试验基地,一块约2亩大小的地里种着或黄或白或粉红的羽衣甘蓝,整株酷似一朵盛开的牡丹花。近两年,研究院与高校合作,制定观赏蔬菜育种方向与路径,测试了上百个羽衣甘蓝新品系,经过筛选与鉴定,已有9个品系纳入试种推广阶段。羽衣甘蓝叶色丰富又耐寒,观赏期长,如今,浦口区农业农村局正在计划推广种植这一作物,用于园林观赏和美丽乡村的打造。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数字渔场。浦口区委宣传部供图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数字渔场。浦口区委宣传部供图

数字乡村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

在科技赋能下,浦口乡村产业走上发展快车道,打造了一个又一个特色鲜明的区域品牌。星甸街道九华村(茶叶)、永宁街道联合村(青虾)先后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永宁青虾成为单品种亿元产业,星甸街道王村片区建设了省级万亩优质果蔬基地,西甜瓜、小龙虾等4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基地建成。

青虾养殖是浦口区永宁街道的特色产业,康光辉是当地的养殖大户。17年前,他曾经因虾塘缺氧差点倾家荡产。如今,他再也不用为此担忧。“打开手机就能随时查看虾塘的水温、溶解氧浓度和PH值等指标,远程就能操作设备。”他说,这有赖于赵春江院士团队推出的青虾养殖物联网智慧系统。

无论永宁青虾养殖基地,还是兰花塘高标准农田,其背后都有一个“聪明大脑”。走进浦口数字乡村大数据中心,巨幅屏幕上是当地农业数字地图。点击耕地板块,土壤养分、水质和温湿度、风力风向等数据指标清晰可见。“我们安装了物联网设备,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实现对稻麦生产过程中农事、农情、农机的数据化管理。”农芯(南京)智慧农业研究院项目经理高亮亮介绍,该研究院亦由赵春江院士牵头组建。

数字乡村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有力抓手。2020年9月,浦口区入选首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当地设立4700万元数字乡村试点区建设专项财政资金,搭建全区数字乡村大数据中心。截至目前,该中心已对接20余个省市区信息化系统,整合全区47个部门涉农数据,数据量达4000余万条,基本实现涉农数据一屏全览、一网统管。

数字大田、数字鱼塘、数字温室、数字猪场……浦口聚焦四大智慧农业应用场景,把传统农业拉上了“智改数转”的快车。当地出台农业物联网建设奖补措施,对物联网基地建设实施1:1奖补配套,年度补助超300万元。此外,该区还打造了5个农业高标准示范基地、10个高科技应用场景、20个数字乡村应用场景,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80%。2021年,浦口区数字乡村试点建设工作在全国排名第三,该区获评“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先进区”。

“科技赋能是为了实现更高的农业附加值,让农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浦口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刘飞说,“最终落脚点是让村集体和农民收入提升,让每个参与农业产业中的人都能获取一份蛋糕,这是我们发展现代农业的方向和愿景。”(顾姝姝)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