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ALT
您的位置 首页 > > 科技 > 园区

“粟”说丨谷子的今生前世

核心提示:从最初的野果、生肉到后来的谷物蔬菜,在历史长河中,人类为了能够更好地生存下去,逐渐学会了种植作物,发展农业,通过劳作,解

从最初的野果、生肉到后来的谷物蔬菜,在历史长河中,人类为了能够更好地生存下去,逐渐学会了种植作物,发展农业,通过劳作,解决了温饱。更是悟出了“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亘古不变的真理。

小编很好奇,为何诗句中写的是种“粟”而不是其它粮食作物呢?

今天,小编就来跟大家聊一聊——粟。

 粟 

粟,在中国北方通称谷子,籽实去壳以后,叫作小米。粟的稃壳有白、红、黄、黑、橙、紫各种颜色,俗称“粟有五彩”。

由于谷子具有耐旱、抗贫瘠等特性,生产相同重量的粮食,谷子的需水量只有玉米的1/3、小麦的1/2、水稻的1/5。因此在科技落后,农作物产量有限的古代,谷子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大量种植粟、黍也标志着中国北方原始农业的开端。开启了以五谷(稷、麦、稻、黍、菽)为代表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为华夏文明的孕育、发展作出了基础性贡献。

 粟的起源

作物的起源,基本上是从原始的、野生的“草”来的,谷子也是如此。

据中国农业科学院的专家介绍,我国栽培的谷子,并非由国外传入,而是由我国的青狗尾草经人工驯化而来。古人发现了狗尾草的天然变异现象,从中选择具有“穗大、不落粒、分藤少”等对人类有利变异的个体,进行特殊培育,将这些优良性状稳定地传递下去。

经过数千年,甚至上万年的驯化改良过程,狗尾草逐渐变成了植株高大、分蘖少、不落粒、籽粒大的谷子。实现了从狗尾巴草到农家品种,再到今天栽培种的一个过程。

谷子驯化出来后,先民逐渐形成了以种谷子为主,以采集、渔猎为辅的生活方式,并开始饲喂家猪、家狗、家鸡等畜禽。人类从渔猎采集时代,正向着一个新的时代迈进。

这也是粟在中国古代的粮食作物中,占据重要而特殊的地位原因。

 粟的种植

在诗经中,有一段关于种植谷子的故事:

《诗经·大雅·生民》中写道:“弃为儿童时,好种树、麻、菽。成人后,有相地之宜,善种谷物稼穑,教民耕种。尧听说,举为农师,天下得其利,有功。封弃于邰,号曰后稷(jì),别姓姬氏。”

后稷是古代周族的始祖,传说由邰氏之女姜嫄踏巨人脚迹,怀孕而生,因一度被弃,故又名弃。他善于种植各种粮食作物,曾在尧舜时代当农官,教民耕种,被认为是开始种稷和麦的人。后稷因有功,被封于邰。后稷被认为是禹最倚重的三公之一,被尊为农神、耕神、谷神。部分地区的百姓有祭祀谷神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稻谷丰收的习俗。

当然,这仅仅是古人祈求丰收的一种愿景,随着农业和科技的发展,农业生产不再依靠“看天吃饭”,而是在一步步向“知天而作”迈进。这不,关于谷子与太阳光照之间的秘密被专家揭示出来了。

谷子的开花密码是?

“这一发现,丰富了人类对光敏色素基因功能方面的科学认识。”

俗话说,“万物生长靠太阳”,但生物如何响应光照?究竟是哪些基因在起作用?近日,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特色农作物优异种质资源发掘与创新利用团队联合国内多家单位完成的一项科研发现为解析植物光周期响应遗传机制提出了新见解。

团队科研人员介绍,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通过适应四季变化,在适当时间开花,完成世代繁衍。

由于四季变化造成日照长度(即光周期)不同,在大于临界日长才能够开花的植物称为长日植物,如拟南芥、二穗短柄草、小麦、大麦等植物。

小于临界日长才能够开花的植物称为短日植物,包括水稻、玉米、大豆、高粱、谷子等植物。

长日植物在长光周期环境下开花比短光周期环境下开花提前,短日植物则恰恰相反。长期以来,植物对不同光周期响应的遗传调控机制仍然不清楚,决定植物长日或短日属性的关键调控因子至今尚未明确。

谷子室内快速加代及模式化研究体系(幼穗、小花、植株的形态)

光敏色素作为光受体可以感受光信号,参与了光周期对植物的开花(抽穗期)调控。为了解析植物对光周期响应的遗传机制,该研究利用群体遗传学等研究方法,发现了SiphyC在谷子驯化过程中受到了选择,进而通过对特定不同遗传背景谷子种质资源开展早熟性谷子突变体的筛选,得到4个不同遗传背景的SiphyC等位突变体。

这些突变体均表现为极早抽穗,同时伴随着分蘖增多、株高降低等表型。谷子作为短日植物,抽穗期表现为长日抑制,短日促进;但SiphyC突变体的抽穗期表现为长日促进,短日抑制,呈现完全相反的表型,说明SiPHYC的突变会使谷子具有长日植物属性。

该研究结果表明,短日植物谷子的光周期响应受到SiPHYC直接调控,这一发现丰富了我们对光敏色素基因功能方面的科学认识。

此外,研究人员利用谷子SiphyC突变体具备的早熟效应,以及可以快速加代的特性,构建了与之匹配的高效室内种植体系,结果表明SiphyC突变体的种植密度较野生型可以提高4倍之多,并且可以实现种子到种子生命周期在45天之内完成,这进一步完善了谷子功能基因鉴定及高效研究技术体系平台,为促进谷子作为模式植物研究体系的发展,推动禾谷类作物C4、抗逆及品质等基因的鉴定研究奠定了基础。

这一发现,丰富了人类对光敏色素基因功能的科学认识,也为今后C4模式作物高效研究体系的建立提供了优异种质资源。

45天种出小米究竟是怎样一种体验呢?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