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讯 记者从朝阳区孙河地区获悉,今年,孙河地区在康营家园社区实施“聚美家园”党建项目,社区党委统筹,每个楼院建立党支部,党员包到楼门,破解了一系列社会治理难题。
实施“聚美家园”工程 推进178部老楼加装电梯
朝阳区孙河地区康营村等9个村于2009年完成拆迁腾退、转居安置,回迁入住康营家园社区,共划分为4个居民社区,包括17个自然楼院。
“居民回迁后,村、居并行,村党支部部分职能被社区党委取代,党员群众与村党支部联系逐渐减少,而社区居民党支部与村党支部又在管理模式等方面存在不小差异,大家都需要过渡和转变。”孙河地区工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解决这些问题,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今年孙河地区在康营家园社区实施“聚美家园”工程。
据介绍,“聚美家园”工程以社区党委统筹,支部建在楼院,党员包到楼门等形式,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通过党建引领,破解地区社会治理各类问题。目前,康营家园4个居民社区的17个自然楼院都建立了党支部。各楼院支部根据党员具体情况划分楼门,实行“红色楼门长”制度,带动广大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康营家园社区试点加装电梯是孙河地区的一项惠民工程,但在电梯加装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难题,特别是在工程初期,高低楼层住户意见不一是最常见的难题之一。
老楼加装电梯的受益群体多是中高层住户。在康营家园,增设电梯高低楼层住户间的矛盾时有发生,居民难以达成一致。如何协调全楼业主利益,居民之间达成共识,康营家园各楼院党支部的党员、热心居民们发挥不小的作用,成为了该项惠民工程的“牵头人”。
这些“牵头人”通过搭建楼院“居民议事厅”交流平台,深入居民家中走访调查,耐心与居民交流,详细了解低层住户的实际诉求,并配合地区工委、办事处、社区对接加装电梯设计公司的专家,按照低层居民的意见,特别是对采光、通风、降噪的诉求进行“优化设计”。
通过各楼院支部的工作,逐渐化解了低层居民的顾虑,康营家园的老楼加装电梯工程得以顺利推进。截至目前,孙河地区康营家园已有93部电梯正式交付使用,预计年底前完成全部工程结构施工,共计178部电梯将加装完成,6000余居民陆续告别爬楼的日子。
“住的楼层高,腿脚不灵便,之前上下楼总给孩子们添麻烦。现在有电梯了,下楼买菜、遛弯儿方便太多了。”康营家园B区6号楼的居民张阿姨告诉记者。
智能感知城市运行平台推动“接诉接办”向“未诉先办”转变
孙河地区康营家园社区有2万余居民,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用小轿车日益增多,停车乱象越发严重。
乱停车辆不仅影响出行秩序,占用消防通道现象时有发生,一旦发生火情,消防车无法进入,后果不堪设想。长期以来小区内停车乱象只依靠社区工作者和治安巡防队员人力巡查,整治效果不明显,常有反复。
如今,分布在小区各点位的摄像头平台对违规占用消防通道停放车辆进行抓拍,车辆停放在消防通道上超过两分钟,孙河地区智能感知城市运行平台就会立刻报警,自动生成案件,直接派单到对应点位的微网格管理工作人员“社工助手”手机终端上,工作人员就能立即赶到现场,联系车主挪车。目前,康营家园社区已经实现重点区域监控全覆盖。
孙河地区智能感知城市运行平台完成了地区网格事件、孙河地区服务热线、空气质量监测、交通、12345热线等平台的整合,开发了“社工助手”、“孙河群众”等手机终端应用程序,将触角延伸至机关干部、社工、网格员、党员以及居住在孙河的广大民众,动员大家发现问题,举报问题,解决问题。
平台依托现有视频监控系统对堆物堆料、暴露垃圾等自动抓取,实时报警。“大数据平台的运用,极大提高了案件发现、处理、反馈的效率,目前,孙河地区利用视频结构化分析技术,部分区域已实现噪音、火情、大气污染、工地施工等实时监测。以往靠人力巡查、接居民投诉,现在有了高科技手段,我们可以发现和反应的更快,将各类问题对百姓的影响降到最低。”孙河地区办事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了解,孙河地区智能感知城市运行平台能够实现智能感知、身份识别、精准定位、自动预警、自动出单、任务直派。自启用以来,孙河地区办事处已利用智能感知城市运行平台累计处理环境管理、社会秩序、市政设施、交通等各类案件7.8万余件。
下一步,孙河地区办事处将把辖区社会单位监控探头纳入平台,扩大平台的感知能力和覆盖范围,持续为百姓生活出行提供服务和保障,提高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