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 资讯 > 特稿

宜糖米,“健康中国”的使命担当

核心提示:浙江绿巨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注册在金华市开发区。自对宜糖米进行产业化开发以来,在金华市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与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浙江省农科院、金华市农科院紧密合作,对宜糖米品种进行了连续的升级工作,解决了开发初期的口感差、产品单一的问题。目前

宜糖米,“健康中国”的使命担当
——访浙江绿巨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本刊讯   记者 祝有海) 每家餐桌的大米饭,让血糖高的人都很为难。吃多了,血糖容易升高;少吃或者不吃,对血糖、血压同样有不好影响。
         浙江大学研究人员从野生稻中发现,历时8年改良、培育出来的“宜糖米”,其中的抗性淀粉含量高达10%,比普通优质米约多20倍。抗性淀粉,就是指在健康人体的小肠中,被缓慢消化吸收的淀粉及其降解产物。
       “普通大米抗性淀粉含量低,吃后很快被转化为糖分,而‘宜糖米’消化缓慢,起到类似于膳食纤维的作用,刺激消化道,促进肠道里有益菌群生长,调节肠道微生态。”浙江大学现代农业研究中心教授沈伟桥说,“宜糖米”关键在于消化、能量释放得慢,让人体能适应自身功能,持续吸收养分。
       “宜糖米”刚推出时,口感相对粗糙,大多人不太习惯。如何既保留其特性,又改善它的口感。这个问题摆在研究人员的面前。
历经八年时间,通过运用核诱变技术和分子标记技术,于2006年成功培育抗性淀粉含量达10%以上,能让糖尿病人吃饱还能控制好血糖的水稻品种,并于当年该项技术通过了浙江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鉴定认为:“在国际上首次从遗传学角度提高水稻中的抗性淀粉含量,对实施日常膳食的新策略从源头途径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意义重大,应用前景广泛。在高抗性淀粉水稻遗传育种方面达国际领先水平”。2007年这一高抗性淀粉的水稻品种由浙江绿巨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进行产业化开发,并将大米命名为宜糖米,寓意为适合糖尿病人食用的大米。
         浙江绿巨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注册在金华市开发区。自对宜糖米进行产业化开发以来,在金华市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与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浙江省农科院、金华市农科院紧密合作,对宜糖米品种进行了连续的升级工作,解决了开发初期的口感差、产品单一的问题。目前宜糖米品种已经升级到了第四代,口感好,功效稳定,解决了糖尿病人吃与健康的双重需求,使食用宜糖米的依从性更强。公司拥有了‘宜糖籼1号’,‘宜糖粳1号’2个新品种权及5项相关的发明专利。
        无数糖尿病患者食用宜糖米后的反映,表明了宜糖米具有明显的效果:短期效果是易饱耐饥,饱腹感很明显,不像吃普通米那样出现容易饥饿的问题,能改善糖尿病人的生活质量,平稳餐后血糖,肠道改善,解决拉稀和便秘;中期效果是体质恢复明显,脸色好看,人有力气,并发症引起的消瘦患者可以恢复体重,餐后和餐前血糖降低。无数案例证明,长期食用宜糖米可以不同程度的减药或者停药(需在医生指导之下),明显延缓和减轻并发症。

 
抗性淀粉含量高
        多年前,与浙江大学合作研发“宜糖米”的金华市绿巨人公司,找到了当地的种粮合作社,要求试种“宜糖米”,他们二话没说就答应了。
       “这些年,宜糖米新品种一代接一代地研发成功,口感越来越好,我的收益也越来越好了。”他们告诉说,在零售市场上宜糖米每公斤售价50多元,比普通大米贵上许多,因此公司给他的收购价每百斤也比普通稻谷高出40元。“种同样的一亩粮,宜糖米能比普通大米增收300元左右。”
        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吴殿星教授是宜糖米的育种者。他介绍,宜糖米的神奇之处,就在于拥有抗性淀粉含量高。“这种抗性淀粉非常神奇,它在小肠中消化不产生糖,而在大肠中以发酵的方式转化成更有益的营养物质如多种短链脂肪酸、核黄素、尼克酸、泛酸等被人体吸收。”因此,国内外专家一致认为,抗性淀粉具有降低餐后血糖的作用,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吴教授说,在人们一般食用的大米和面粉等主食中,抗性淀粉含量较低,市售优质米中抗性淀粉含量只有0.5%,小麦则更低,仅为0.2%。而宜糖米抗性淀粉含量高达10%以上,是普通优质大米的10—50倍,同时粗纤维也高于普通大米,而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与一般大米相仿。
 
攻克世界性难题
宜糖米是怎样研制出来的?
        早在多年前,吴殿星教授在无意中发现了抗性淀粉含量较高的野生稻。经过几年的诱变、选育,2005年宜糖米试种成功。“我吃过那种米,就像吃石灰一样,难吃死了。”金华绿巨人公司老总徐开盛说。
         随后的几年里,徐开盛与吴殿星一起经过不断的选育,终于培育出口感较好的第三代具有高抗性淀粉的水稻品种——宜糖米。今年戴天德家种的就是第三代宜糖米,口感与普通杂交米相仿。而第四代也已选育成功,预计明年将大面积推广。“第四代是粳稻型,口感会比普通杂交米还好,烧成米饭特别好吃。”徐开盛说。
        培育高抗性淀粉的稻麦品种,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得知中国培育成功,并成功推向市场,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署主任、孟加拉国国家原子核农业研究所所长,以及哥伦比亚的水稻专家等千里迢迢前来婺城,了解宜糖米种植开发技术。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署主任AnnaMcClung说,这个世界性难题,美国研究20年未获成功,中国的专家突破了这一世界性难题,实在令人钦佩。
        近日,国内公认对糖尿病治疗的权威机构上海华东医院完成了“宜糖米糖尿病人临床应用”的效果研究。该医院用宜糖米替代同等数量的普通日常主食,对随机择取的37名Ⅱ型糖尿病患者开始了为期12周的临床观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受试者经过12周食用宜糖米饭,在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方面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目前,在金华婺城区、兰溪等地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订单生产方式,已种植第四代宜糖米5000余亩,种子繁育基地640亩。徐开盛说:“希望我们研发种植的大米,能加快推广,能够成为人民大众预防糖尿病等慢性病的主食,能够帮助更多的糖尿病人。”
 
宜糖米对建设健康中国的意义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大量摄入三高(高脂肪、高蛋白质、高糖)食物,导致一方面三大营养素总量严重过剩且又不均衡,引起摄入的总能量显著过剩;而另一方面抗性淀粉、缓慢消化淀粉和膳食纤维等微量营养素的严重缺乏,致使人体营养代谢的紊乱与供应的不合理,高血糖和高血脂等各种营养相关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层出不穷。据《中国成人糖尿病流行与控制现状》调查研究显示,2017年,中国糖尿病患者数量已经达到了1.14亿,占中国成年人口的11.6%,糖尿病前期的比例为50.1%。糖尿病已经成为我国非常棘手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带来的巨大的医药费支出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其多种并发症也给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危害。粗杂粮有较丰富的膳食纤维,食用粗杂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人们的饮食结构,已成为社会共识,然而粗杂粮口感粗糙,人们难以作为一日三餐的主食。宜糖米是一种全天然的大米,口感精致,符合人们的饮食习惯,且具有高抗性淀粉和低GI的双重属性,其作为功能性膳食纤维的抗性淀粉不仅远高于粗杂粮的膳食纤维,GI也仅为46.03,是典型的的低GI食品,因此其保健功能远优于粗杂粮。食用宜糖米可以使人们通过一日三餐,以最方便简单的方式补充抗性淀粉,满足对抗性淀粉的健康需求。同时又能通过低GI的饮食方式,改变人们三高(高糖、高蛋白、高脂肪)饮食结构,使人们从饮食源头途径有效预防三高(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及肥胖等慢性代谢疾病和直肠癌等肠道疾病,促进人民健康,有效遏制糖尿病等慢性病的爆发。对于糖尿病患者,宜糖米则是能改善糖尿病人的生活质量,通过高抗性淀粉和低GI的饮食干预,改善体质,延缓和减轻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特别是对于我国面临老龄化的社会问题,推广宜糖米饮食,有助于实现健康老龄化的目标。因此推广宜糖米饮食对全民健康意义重大,对建设健康中国也是一个抓手。

 
 
宜糖米的产品和市场开发情况
        宜糖米从第一代诞生至今已有10多个年头。2009年和2012年金华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领导分别在上海和杭州帮助企业推荐宜糖米,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农业局、市粮食局、市财政局领导多次到企业指导工作,并给予项目支持。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宜糖米从第一代升级到了目前的第四代,解决了宜糖米推广过程中遇到的口感不好,消费者难以接受的问题。目前的宜糖米口感已经与普通米饭没有差别,既好吃又保健,功能显著,平稳血糖的效果可以一餐见效。而且以宜糖米为原料,还开发出了系列的深加工产品,如宜糖米线、宜糖米饼、宜糖米片、宜糖挂面、宜糖饼干等。目前宜糖米已被省内外部分医院用于对糖尿病人的饮食干预。在第三届全国临床营养论坛上,与会的来自全国各地的200多名专家和医务工作者发出了宜糖米糖尿病主食替换行动的倡议。
        经历了宜糖米口感不佳的考验以及产品升级过程中的孤独和艰难,获得的是宜糖米效果的长期口碑沉淀,宜糖米新一代的研发成功,使宜糖米到了市场爆发的临界点。目前宜糖米这一金华大米除本省外还销到内蒙古、新疆、吉林、北京、山西、陕西、四川、重庆、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等地。销售渠道不仅有医院、药店,也有糖尿病健康管理机构,减肥机构、无糖食品店等。
        面对大量的三高人群以及肥胖、亚健康人群,都需要从主食的源头吃出健康,宜糖米是一种理想的主食产品,因此宜糖米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是一个数百亿的市场蓝海。要做大宜糖米市场,运筹正确的市场营销策略和获取资金支持及团队支持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目前已有一些较大的机构在市场合作、投资等与公司进行接触洽谈,期望能够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共同把宜糖米事业做大做强。
 
宜糖米产业化面临的主要困难
        宜糖米是一项颠覆了传统碳水化合物食物理论的产品,是一种创新的以大米形态存在的功能性碳水化合物,必然面临起初的不相信、质疑、需要大量实证的问题,尤其是由于保健品泛滥不讲诚信的影响,对消费者的沟通就需要做更大量的工作。经过10多年的努力,以事实说话,宜糖米已经基本上在医学界获得了认可,并使大量的使用者获得了益处,也获得了消费者的口碑。然而目前仍然面临许多困难,首先是宣传广告困难,作为一家实力并不强的企业推广这样一个颠覆传统的创新产品,深感势单力薄,而且由于广告法对所有食品功能宣传的限制,使得在销售环节难以宣传产品功效,难以快速获取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二是资金缺乏,融资困难:企业只能以自己的能力落实生产计划,不敢扩大生产规模,害怕资金链断裂不能完成收购任务,给农民造成损失,损坏公司信誉,因此陷入了种多怕无资金收购,种少了缺货影响经销商收益的尴尬境地。近年来公司在新产品研发上以自有资金投入为主,占用了生产经营资金,进一步影响了生产规模的扩大;三是宜糖米推广缺少政府部门推动,企业感到力不从心:任何一个农产品品牌的做大做强,离不开政府的一贯支持,宜糖米是适宜糖尿病人食用的中国功能性大米的首创,如果有政府的持续推动,就容易形成规模化开发;四是宜糖米上规模后除需要大量流动资金外还面临缺少仓储等基础设施。


新农村融媒信息网   编辑:宇强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