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ALT
您的位置 首页 > > 全国 > 山西

五寨县“双业+双机”牵住产业扶贫“牛鼻子

核心提示:锁定目标 决战决胜 甩掉穷帽 面对艰巨的脱贫任务,五寨县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牵住产业扶贫的牛鼻子,找准发展产业与增收脱贫的结合点,找准农业增产与农民增收的增长点,探索形成了两业+两机产业扶贫新模式,全面提升产业带动能力,增

                                    锁定目标 决战决胜 甩掉“穷帽”
 
  面对艰巨的脱贫任务,五寨县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牵住产业扶贫的“牛鼻子”,找准发展产业与增收脱贫的结合点,找准农业增产与农民增收的增长点,探索形成了“两业+两机”产业扶贫新模式,全面提升产业带动能力,增强贫困户“造血功能”,成为全县脱贫攻坚的“利器”和亮点。
 
  五寨县是全省36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也是2018年全市确定的脱贫“摘帽县”之一。全县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村161个,贫困人口14257户、32784人。经过4年的努力,全县共退出贫困村114个,减贫9912户、23222人。截至目前,贫困县退出的14项考核指标中,该县8项指标已达标,剩余6项中,安全饮水、通互联网两项正在加快推进,10月底前将完成;综合贫困发生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贫困村退出、易地扶贫搬迁4项指标,预计年底可完成;还有47个贫困村(4345户9562名贫困人口)正处在攻坚决战中。
 
  产业就业扶贫到村到户。“两业”扶贫新模式,找准了发展产业与增收脱贫的结合点,成为群众长期稳定的增收渠道。一是产业重构,特色产业引领脱贫。全县立足优势产业,调整产业结构,转型增长方式,带动贫困户发展适宜的特色农业产业;瞄准新型产业,引入新动能,培育增长点,大力发展等新兴特色产业。全县精准实施甜糯玉米、脱毒马铃薯、优质小杂粮、道地中药材、露地蔬菜、食用葵、羊、生猪、特色驴、蛋鸡、草产业、农副产品加工、光伏电站、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15大类特色产业扶贫增收项目,基本形成了“一村一品一主体”的特色产业发展格局和长效增收机制,直接间接覆盖到所有贫困户,带贫增收10683户,做到了“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
 
  五寨是中国甜糯玉米之乡,今年全县甜糯玉米种植6.5万亩,带动贫困户420户、贫困人口930人增收。全县种植脱毒马铃薯12万亩,带动贫困户3800户、贫困人口8360人增收,推广脱毒马铃薯起垄覆盖技术1万余亩,亩均增收千元、户均增收万元。全县以谷子为主种植优质小杂粮29.5万亩,带动贫困户9300户、贫困人口21100人增收,成为忻州杂粮之都的主产区。全县中药材种植新增1.5万亩,带动贫困户420户、贫困人口920人增收,形成100多个“一村一品”中药材专业村。全县种植露地蔬菜0.8万亩,带动贫困户160户、贫困人口350人增收。种植食用葵1万亩,带动贫困户540户、贫困人口1180人增收。羊、生猪、能繁母驴、能繁母牛、蛋鸡等特色养殖强力带贫增收。草产业作为转型发展项目强劲发展,带动全县100多个村、贫困户967户、贫困人口2127人通过发展草业和养殖业,年人均增收6000元左右,亿牧源农牧有限公司成为全省最大的饲草生产企业。大力发展全产业链农产品加工产业,加快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134个新建村级光伏电站,1个集中式地面电站,181户户用光伏,发电总容量达4.43万千瓦,全部并网发电,覆盖贫困户4951户。抓住芦芽山争创国家5A级景区的机遇,继续开发“一山、一沟、一坪”(芦芽山、五寨沟、荷叶坪)旅游资源,将整沟治理、整村拆除与乡村旅游结合起来,推进乡村旅游建设,打造晋西北生态旅游品牌。17家电商企业入驻孵化园,引进京东、美淘村、乐村淘3家电子商务企业,实体店3家,挂牌体验店76个,抓住五寨县列入2018年山西省23个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的契机,全力推进电商产业扶贫。
 
  二是拓宽渠道,工商就业助力脱贫。五寨县以工商企业为主渠道,通过7个渠道扩大就业,4569名贫困人口实现了就业,解决了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和剩余劳动力后续发展难题。在工商企业中就业,全县共有规模工商企业和个体经营户1800多户,提供近4000个就业岗位。搬迁劳动力和贫困劳动力与企业签订了用工意向协议,在县内就近打工就可获得工资性收益或自主创业从事餐饮服务、运输等生产经营获得收入。在主导产业链条上就业,近年来,五寨县已成为晋北最大的煤炭集散地,形成完整的煤炭物流产业链条和产业集群,从业人数近2万人,现有3989名贫困人口在煤炭物流主导产业链条上就业、创业,人均年收入超万元。在农业产业链上季节性务工,在城郊附近耕地较少的村庄,大量的贫困劳动力在春播和秋收季节到耕地较多的乡村打工,增加收入。参与生态治理和生态管护就业,全县共有47个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2300多名贫困劳动力参与造林,获取劳务收入,聘用428名贫困劳动力担任护林员,参与生态管护,就业增收。在政府提供的公益性岗位上就业,政府在环卫管理、公园管理等市政建设上为贫困户提供了1000多个公益性岗位,保障搬迁进城的贫困劳动力就业。在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的社区自治管理岗位上就业,全县在集中安置的小区实行村民自治管理,增设了环卫、物业、超市等管理岗位,搬迁劳动力就近实现就业。塑造特色品牌向外劳务输出,塑造了“五寨驾驶员”“五寨厨师”“五寨烩菜”等特色品牌。
 
  农机有机扶贫到乡村。“两机”扶贫新战略,找准了农业增产与农民增收的增长点。一是农机扶贫已成为全县脱贫攻坚的新引擎。创新了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财政支持方式,实施了“十乡百村万户”农机产业扶贫项目,县财政将1110万元整合资金作为农机扶贫财政支持奖补资金,一次性投放到12个乡镇的100个村的村级集体经济中,作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破零”资本。全县利用产业扶贫资金共购买各类农机具1762台,补贴扶贫产业资金1964.4万元。创新了村级集体经济增收实现形式,由乡镇牵头把关,96个村集体与43个农机合作社或企业建立股份合作关系,由新型农机服务经营主体管理经营,总计投入1776万元,购买农机具178台(套),农机总动力2.1万千瓦,覆盖贫困户约1万户。创新了新型农机服务经营主体股权构成、组织形式、运行机制,建立了经营主体与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每年按村集体投入资金的10%给村集体经济组织分利。创新了村集体资产收益扶贫动态调整机制,村集体将资产收益的40%留村集体用于公益性事业支出,60%保障深度贫困户兜底,覆盖的深度贫困户对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截至目前,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24.3万千瓦,农业机械化水平位居全市第二,全县28000户农民拥有农机,形成了千家万户“小铁牛”与大型机械合作社相互补充的格局。
 
  二是有机旱作成为全县脱贫攻坚的新名片。发展有机旱作农业,以绿色有机农产品,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突破销售和增收两个瓶颈,促进农民增收脱贫。今年,实施了1000亩全省甜糯玉米有机旱作封闭示范片项目。在示范的基础上,该县把有机旱作农业配套集成技术推广应用到脱毒马铃薯和谷子糜黍小杂粮等主导作物上,加快了有机产品认证和地理标识认证,促进了农业绿色、有机、可持续发展。
 
  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是集结号,更是冲锋令,五寨县全县在行动。此外,该县通过易地搬迁扶贫、生态扶贫、保障政策落实、贫困村提升工程等超常规举措,凝聚全社会力量,决胜攻坚硬仗。(记者/王国梁)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