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在郑州举行自然资源移动监测系统交接仪式暨刘先林院士报告会。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先林、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局长刘济宝参加交接仪式并讲话。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毛忠民、宋新龙出席会议。河南理工大学、北京四维远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河南中兴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相关领导和负责人以及河南省地理信息产业相关公司共计100多人参加此次会议。宋新龙主持会议并讲话。

刘济宝指出,按照中央关于自然资源监测工作的部署要求,“十三五”期间将基本完成自然资源监测监管信息工程建设,建立全天候的自然资源监测技术体系,构建面向土地、海洋、能源、矿产、水、森林、草原、大气等多种资源的立体监控系统。这些系统的建立,需要对自然资源进行全方位、高精度、多频次的定位、采集、加工、处理和分析,离不开先进技术装备的支撑。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此次引进的自然资源移动监测系统,功能齐全、精度可靠、操作便捷,可大大提高自然资源数据采集的精度和效率,将进一步提升河南测绘地理信息局在服务自然资源管理方面的能力,助力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加速发展。
刘济宝表示,近年来,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示范项目建设为引领,不断创新地理信息服务模式,在全国试点的省级空间规划平台建设、领导干部自然资源离任审计、地理国情监测与统计分析、土地利用综合改革服务、北斗卫星导航高精度定位、智慧城市建设等方面,河南测绘地理信息局都提供了及时、准确的地理信息服务,彰显了测绘地理信息的资源价值。此次交接仪式,可以说是河南测绘地理信息局提升服务能力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事件,也是河南测绘地理信息局与刘院士及其团队在测绘地理信息装备前沿技术方面的一次深度合作。
宋新龙在讲话中指出,近年来,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紧紧围绕提升五大业务能力,做大做强产业,进行了系列谋划,形成了几个支撑。一是政策支撑,编制完成了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发展“十三五”规划;二是基础设施支撑,全省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升级改造基本完成,组建成立了国家测绘卫星中心河南分中心、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河南省重点实验室、国家测绘局矿山重点实验室;三是科技创新支撑,成立了时空信息院士工作站和河南省“十三五”地理信息科技专家委员会,而此次交接仪式,就是河南省时空信息院士工作站成立以来喜结硕果的见证。
据介绍,自然资源移动监测车配备的自然资源移动监测系统(SSW车载激光建模测量系统),是我国首台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车载激光建模测量系统。该系统以改装后的商务车、越野车、船舶等各种运载工具为载体,将激光扫描仪、惯性测量单元(IMU)、GPS以及数码相机等传感器集成于一体,实现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快速采集和处理,是国内外水平较高的测量型移动测量系统,可广泛应用于自然资源监测、三维建模、道路测量、部件测量、水上测量、地籍测量、室内测量、高清街景、违建调查等领域。
河南省此次引进的首台自然资源移动监测系统,将交付省遥感测绘院使用。交接仪式上,刘先林院士向省遥感测绘院院长武永斌移交移动监测车钥匙。
交接仪式结束后,刘先林院士作了题为《地理信息产业技术创新大潮》的学术报告。报告指出,测绘地理信息可以在全国技术创新的大潮中有所作为,做出自己的贡献。报告还分析了测绘地理信息在公路(铁路)建筑信息化模型和资产管理、AR/VR三维重建与三维显示、智慧城市等方面的创新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