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融媒网讯(记者孙廷友刘慧玲)作为首批山东省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创新引领县、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市的青州市,近年来坚持需求导向,不断创新农村养老服务模式,推动医、养有效衔接,建立起全域一体、医养结合、跨界融合的健康养老服务体系,让农村老年人病有所医、失有所护、老有所养,晚年幸福欢乐多。
6月21日、夏至时节。走进青州市庙子中心卫生院医养康复中心,张希廷老人正与护工唠家常。因子女工作繁忙,他选择入住这家“医院里的养老院”。“每天三次打扫,定期体检,还有专业康复师指导锻炼,住得舒心,孩子也放心!”老人感慨道。
“老人入住后,我们每天提供血压、体温、脉搏、血糖等测量,每季度一次体检。”庙子中心卫生院医养康复中心院长冯强告诉记者,该中心由青州美年好养老服务有限公司与庙子中心卫生院共同建设,集医疗、康复、生活休闲于一体,配备专业康复医师、全科医师、专业护工30余人,康养室38间,可容纳80余人入住。
“我们老了行动不便,你瞧,这下可好了,现在有这个幸福院,吃住都在这里,没事了下下棋打打牌、又有现成的饭吃是真幸福”。在青州市庙子镇横兰村幸福院,相聚在一块的老人激动的说。如今,这儿的老人们在幸福院里安享晚年,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已成为庙子镇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庙子镇横兰村现有70岁以上老年人37人,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村内留守独居老人数量在不断增加。为满足农村空巢、留守、独居老人的养老需求。横兰村在2020年建设了幸福院,全村70岁以上的老年人全部入住幸福院,有专人负责日间照料。”说起村里的幸福院,89岁的王文明连连称赞,“吃完饭,还可以和老邻居们聊聊家常,看看电视。腿脚不便的幸福院里的配餐工作人员还送饭上门呢!
每天中午,青州市庙子镇殷公井村的独居、空巢、高龄老人都会不约而同来助老食堂“报到”,吃饭、拉呱、话家常,笑声郎朗,其乐融融。“孩子们都出去工作了,不能经常回来,我们老年人时常感觉到孤寂,渴望与人交流。过去缺少活动和交流的平台,现在有了助老食堂,开心多了。”91岁的老人孙元花说。该村的助老食堂没有固定的工作人员,有村内的志愿者义务为老年人服务。“不离乡宅,不离乡邻,在家就能养老,是不少农村老年人的期盼。殷公井村助老食堂补齐了这一短板,满足了农村老人养老不离村的美好愿景。”殷公井村党支部书记牟秀玲开心的介绍。
青州市庙子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赵加林告诉记者;“我们庙子镇充分发挥区域特色和资源优势,探索‘专业养老、休闲养老、医养结合、邻里互助养老、村级养老’等多种模式的跨界融合养老助老服务体系,在南部建有横兰幸福养老院、殷公井村助老食堂;中部镇区有庙子医养康复中心;北部有南术店村诚信颐养幸福养老院等。有效满足了辖区当地群众就近养老、品质养老的需求,真正实现了农村老人老有所乐、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调研采访获悉:近年来,青州市推广养中办医、医中办养、医养签约模式,探索基层卫生院嵌入式“两院一体”模式,为老年人提供养老照护、床旁康复、医疗护理、安宁疗护一站式服务。目前已建成医养结合机构12家,嵌入式“两院一体”模式6家。 “普惠服务有保障、个性服务能满足、高端服务可供给”的多层次医养服务模式在青州市已逐渐成型,“康养青州”品牌已远扬省内外。